前言
 

  台灣四面環海,屬亞熱帶季風區之氣候,氣候溫暖潮溼,每年平均約有3.5個颱風侵襲台灣。為了因應未來用水量的急速成長,中央在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中,從石門水庫上中下游全面治理,以提高原水供應量及桃園地區整體供水能力。另一個增加水資源的重要來源就是用水回收再利用,桃園縣境內目前有24個工業區,其中觀音、大園工業區及陸續開發的科技園區均為高耗水產業。因此,水再生利用將是桃園地區水資源開發的重要來源之一。

 
現況
 

  桃園地區由於地理條件優越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及天然災害少等優勢,近年來工商業發展極為迅速,工業產值與用電量均是全國之冠,桃園地區公共給水涵蓋生活及工業用水,主要由台灣自來水公司第2區管理處供應(第12區管理處(板新場)支援),主要淨水場現有大湳、石門、平鎮及龍潭等4處,出水能量為107萬CMD,至101年6月止本縣供水人口數1,911,503人(扣除總表戶及用水零度戶)普及率約95.32%。

 
展望
     桃園縣產業群聚,用水遽增,俟桃園地區穩定供水計畫完成後,將可大幅提升整體供水能力,除可確保桃園地區目前的供水需求外,另至目標年民國120年產業及民生皆可供水無虞,可預見桃園地區的供水將更趨於穩定。為因應高成長用水需求及作為備載水源,仍需持續開發新水源及加強水資源再利用。